![]() |
|
|
|
成果展示 盟誓接力 水稻传承 纳吉迎祥 2025布依族“六月六·传统水稻节”纪实 |
作者:admin 日期:2025/7/24 1:50:07 文章来源:中华布依网 |
成果展示 盟誓接力 水稻传承 纳吉迎祥 2025布依族“六月六·传统水稻节”纪实
2025年7月13日,由云南省民族学会主办、云南省民族学会布依族研究专业委员会(简称布依专委会)承办、云南布依农夫食品有限公司协办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石榴红云南民族文化大舞台·2025布依族‘六月六·传统水稻节’在昆明茶花宾馆隆重举行,来自云南省及昆明市、区有关部门、住昆24个少数民族代表、布依族同胞以及社会各界共300余人参加盛会。盛会在庆祝建党104周年全体高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拉开序幕。
成果分享
布依专委会会长王定才表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石、民族团结之根本、精神力量之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命运共同体,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广大布依族同胞自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简称‘铸牢’)学习实践活动以来,先后参加了由省委统战部、省民宗委、省民族学会和布依专委会组织的多场次学习实践。去年的今天,也是六月六传统水稻节,同样在茶花宾馆里组织了又一场‘铸牢’学习实践活动。大家边学边用,边学边改,边改边提升,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形成人人自觉;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拧成一股股强大的力量;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中不断深入、不断深化和提升,全省布依同胞在‘铸牢’学习实践中收获满满,成果多多。”
王会长表示:“努力学习,努力实践,努力提升。参加了很多场次的学习实践,成果不断显现。今天我们就用一首新创作的歌《民族团结一家亲》来向大家做一个‘铸牢’学习实践成果的汇报演出。” “《民族团结一家亲》这首歌由布依同胞罗洪庆作词作曲,并由河口县布依学会演唱,是全省布依族同胞在不断学习实践中获得提升和感悟而创作出来的歌曲。是时代的音符,是心灵的呼唤,是‘铸牢’成果的体现。布依族集居区也交错聚居着许多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的优秀文化,这些文化大家都要相互学习、相互认同、相互认可,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离不我,我离不开你,同时有许多布依族聚居区和散居村与越南、老挝、缅甸相临,维护祖国统一、增进民族团结、强化共同价值等非常重要,只有大家像一家亲那样,才能在更加广阔的天际里行将致远。”说起这首歌由来,王会长又介绍道。
“《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创作,虽然只是一首歌,但它充分折射对学习实践‘铸牢’的一个重视,是对‘铸牢’学习成果的一次总结和一个缩影。学不到骨子里,用不到了心坎上,入不进血脉里,是不会去想到要创作这么一首‘铸牢’之歌的。”王会长又介绍道。 “歌曲聚焦于政治引领、文化认同、发展路径和共同体理念四大维度,同时涵盖维护国家统一、增进民族团结、强化共同价值观等核心要素。特别是对全省布依族同胞‘铸牢’学习实践所取得成果的一次展示。”王会长说道。
随后由河口县布依学会上台为大家展示“铸牢”之歌《民族团结一家亲》。悠扬悦耳的乐曲,欢快整齐的步子,人人满脸的笑容,既唱出民族、民间、民情,又唱出了民心、民意、民声,受到大家的热评。
盟誓接力
活动一开始就由云南省民族学会李倩云秘书长组织大家重温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
李秘书长在仪式上说到:“1951年元旦,普洱26个民族代表用剽牛为盟、歃血为誓、勒石为记的古老仪式,在澜沧江畔立下‘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的铿锵誓言;75个字的誓词和48名代表的签名印记,饱含了各族儿女同心同德永远跟党走的赤诚初心;七十四载岁月峥嵘,见证着云岭大地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壮美诗篇!”
“去年9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给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回信,他说:‘70多年来,各族群众一心向党、团结奋斗,推动边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书写了民族团结进步生动篇章。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就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希望你们发扬先辈光荣传统,更好续写誓词碑故事,让民族团结的佳话代代相传。各族人民都要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记心间、融入血液,共守祖国疆土、共建美好家园,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越开越绚烂。’回信字字千钧,既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国务院对云南各族儿女的关心褒扬,更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和责任担当!”李秘书长说道。
重温仪式同时由云南省民族学会布依族研专业委员会会长王定才携布依专委会领导班子移步台上带领全体人员一起盟誓:“我们各民族的代表,永远牢记嘱托、一心向党、感恩奋进、爱国奉献,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记心间、融入血液,弘扬民族团结誓词碑光荣传统,共守祖国疆土,共建美好家园,誓为强国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举行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盟誓重温仪式,不仅是云南4600多万英雄儿女对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的一次重温,更是我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的一次次接力。
水稻传承
传统水稻节有一个环节叫传承布依族传统水稻发明仪式。这是传统水稻节的根和脉,没有了这个根和脉,这个节就过不起来。
据资料记载,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布依族老人盘果发明了水稻,后来在六月初六的这一天,老人驾鹤,并谢世在田间里。老人仙逝后,人们非常想念他。为感谢老人的发明水稻之恩,布依后人便在每年的六月初六(俗称六月六)这天自发到田间搭建纪念台杀猪、宰鸭、摆花米饭、摆粽粑等纪念老人和祭祀天神、地神、山神、水神,祈祷老人关心关注保护六畜兴旺、庄稼长势旺盛;祈祷天神给水稻带来阳光和雨露,风调雨顺;祈祷地神祛邪消灾,泥土不滑坡,田坝稳固;祈祷山神不隐藏病虫灾害,无灾无害庄稼不受侵;祈祷水神不发洪涝,洪涝不淹没田间地头和秧苗等,是对未来生活的一种美好愿望和对大自然的一种敬畏,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习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81年6月11日的这一天,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下发文件,将农历六月初六定为布依族的传统节日。至此便有了布依族六月六的法定符号,每年六月初六都要放两天假进行庆典,同时也成为了布依民族最为隆重的节日。
在一边传承水稻发明仪式的同时,一边还为大家表演了水稻发明传承之歌《六月六传统水稻节》,歌声萦绕云间,余音回响大地,一声声送去对人类文明进程的传递和祝福!
纳吉迎祥
本次活动的标题里有一句话叫“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石榴红云南民族文化大舞台......”
那么云南的生活到底是什么?其实就是七彩。七彩又是什么?就是特色。特色又是什么?就是个性和独有。个性独有又是什么?就是非遗、宝藏宝典。那么让我们来看看在这次活动中,有哪些宝藏宝典和非遗呢?
舞蹈《淘彩米》是这样解说的:“通过表演的形式把布依族上千年来制作五色花米饭的过程呈现。五色花米饭是每年春夏季布依人家必须制作的特色美食。春夏天是百花盛开的季节,布依人就到山上去采摘可以制作五色花米饭的鲜花和树叶来染花米饭。先把鲜花和树叶榨成汁,再将上好的糯米浸泡数小时后。勤劳的布依族妇女,就端着浸泡好的五彩米到美丽的多依河边淘洗。清澈见底的溪水,映照着布依族妇女们美丽娇羞的倩影。经过几个回合的淘洗、筛捡,沥干水分后,拿回家用甑子蒸熟后再混合起来,五颜六色的花米饭就做好了。这种花米饭色彩鲜艳、清香可口,是纯天然的绿色保健食品,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食用价值,不仅可饱口福,还能起到治病养生、美容养颜的功效。”
舞蹈《金钱棍》的解说词是这样说的:“布依族《金钱棍》(又称金钱棒、打钱棍)是布依族传统民间舞蹈和曲艺表演的形式,流行于布依民间聚居地区。它集舞蹈、音乐和说唱于一体,因棍上串有铜钱,舞动时发出清脆的金属碰撞声而得名,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和娱乐性。
《金钱棍》表演常见于节日庆典、婚嫁喜事、丰收娱乐等场合。表演者用棍敲击肩、腿、手掌等部位,配合脚步变化,集体表演多人列队,动作整齐,形成欢快的群舞场面。其文化内涵为祈福纳祥,金钱棍的声响被认为能驱邪吉迎,象征财富和好运。过去常在农闲、节庆时表演,以增强族群凝聚力,结合布依族音乐、舞蹈、口头文学,体现民族审美。随着现代娱乐方式的增多,传统《金钱棍》表演的机会极具减少,甚至濒危,只是在布依族节日、旅游表演中才特有展现。《金钱棍》是集舞蹈、音乐、说唱于一体的民间艺术,其欢快的节奏和独特的表演形式,特别是群场舞场面生动感人,感染力强,再加上音乐的带动,能较好地带动现场的气氛和与现场观众的互动,生动地展现了布依族人民的乐观精神与文化创造力。
除了以上的宝藏宝典外,还有布依族的非遗歌舞和特色歌曲《六月六传统水稻节》 《年年有个六月六》 《三月撒秧四月栽》 《民族团结一家亲》等都是云南独有,也就是从云南唱起舞起。同时节日还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分别演唱了流行歌曲和音乐《盘江小调·迎客歌》 《欢聚一堂》 《赛马》《布依圣境》 《孤树独叶》 《时尚走秀》 《拉着妈妈的手》等。
文 /王定才 白永英 图 /雷启玉 姜大虎 张建梅 编辑/白永英 编审/典 导
本站网址:http://www.中华布依网.com/ 《中华布依网》官网投稿和联系方式: QQ 728814981 《中华布依网》官网二微码,当代大型长篇小说《凤凰折翰》提醒你击识别可直接打开网站第一时间搜看了解官方消息。
|
上一篇:新娘来过节 百人舞花棍 八只鸡驱虫 云南马关开展2025布依族“六月六”活动纪实 下一篇:没有了 |